一家三口的旅游发朋友圈语句,一家三口出游的朋友圈说说?

图 霍汉清 文 马占顺

一家三口的旅游发朋友圈语句,一家三口出游的朋友圈说说?

拜读着霍汉清秘书长《溪源记忆》里的那节《苇席编织》,心中陡然升起了对芦苇的肃敬之情。

《苇席编织》那一节中说道:"溪源村的苇田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了。长出的苇子又高又坚硬,在桑干河两岸苇子是最好的,编出的苇席色泽金黄。苇子浑身是宝。苇叶片大叶宽,清香逸人……"

读着这诱人的略带着苇香的文字,开始让我的思绪飞扬起来。虽然我还没有见过溪源的芦苇茂盛,没有亲临那芦苇的壮阔场面,但是我可以想象,溪源村的芦苇一定身带魅力,才会那么的诱人,当然溪源的芦苇也在霍汉清秘书长的心里!

溪源的芦苇渗透到霍汉清秘书长的心里那刻,是在那个不堪回想的日子里。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心灵遭受了重创,是家乡的芦苇,点燃了霍汉清秘书长的心灵之火,还是这芦苇,让他又走出乡村,走出溪源。

那天休息,躺在床上我又一字一句的读着他《溪源的冬日》,本想这是一篇描写溪源冬日美丽的散文或是把最美的溪源推送给读者。不曾想到这是一篇非常凄惨的回忆!在六十年代的那场运动中,他随着父亲被轰走,无奈的回到溪源。第一个冬天他和家人们是在寒冷的冬日里,顽强度过的。后来回到村里的他,不久就辍学了。

曾几时,因各种原因使得他家生活困难,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冬煤或是足够的柴火取暖。幼小的他是在瑟瑟的寒风中,甚至在零下十几度或者在几十度的冬天里度过的,我看到:

——他辍学后宁愿冒着严寒,用那稚嫩的小手学着编织苇席;

——他宁愿小手上那冻裂的口子贴着胶布,还在编苇席;

——他宁愿裹着羊皮袄在没有火星的屋子里冻一宿。

我知道那个动乱的年代,对幼小的霍汉清老说真的是没辙的没辙啊!

他何尝不愿意坐在教室里大声朗诵自己爱读的课文呢?

他何尝不知道手上冻裂的口子会钻心的疼呢?

因为有说不清的千千万万,他就是这么熬过来的。

一家三口的旅游发朋友圈语句,一家三口出游的朋友圈说说?

多少年后他回忆说这是庆幸,在溪源村,只有五六十岁的人们才有这门编制苇席的手艺。

我不知道在那度日如年困境的日子里,他是凭着怎样的毅力走过来的?我在猜:那时他心中的伤疤会有多大,他面临的人生会有多么艰难。

可如今,站在身边的霍汉清秘书长居然是那样的豁然开朗,他的笑声早已把心中那阴暗的乌云驱散,他早已站在时代的前列,挥写着溪源的人文、物产、风貌和历史了。这厚厚的一本《溪源记忆》潇潇洒洒,浸透着霍汉清秘书长勤劳的汗水、奔流着霍汉清秘书长沸腾的热血,不正是很好的见证吗?

我想:霍汉清秘书长不就像溪源村里这坚强的芦苇吗?

一家三口的旅游发朋友圈语句,一家三口出游的朋友圈说说?

——它不与树木争荣;

——不与花草斗艳。

——以瘦弱的身躯迎风接浪,以随和的个性任凭南北东西。

……

记得六十年代末,我曾跟着父亲下放到湖北的五七干校。干校那附近就有一大片芦苇。我曾接近过这成片的芦苇;我曾感受过这芦苇的高大;还曾走进芦苇这沼泽的滩地,领略过芦苇根连根兄弟般的感情;采摘过芦苇那宽大的苇叶,端午节还"品尝"过苇叶的喷香。

一家三口的旅游发朋友圈语句,一家三口出游的朋友圈说说?

那会儿走进身边的这片芦苇,看到它们真是叶叠着叶,茎挤着茎。密密匝匝的,争先恐后的生长着,在静静地世界里它们拔节的声音似乎清晰可闻。我知道这大片的芦苇与水面依存,与天地接壤,与滩地共生。虽然我见过的芦苇可能没有霍汉清秘书长家乡——溪源村的芦苇高大、没有溪源村芦苇那样成才,可在我的心中,这是一片了不起的自然景观和为人们甘愿现身的勇士啊。

在我的心里,这芦苇因水的滋养而生机勃勃;水却因为有了芦苇的蓬勃而添了生气。

记得那年的秋天,我们这一群不大的孩子们闯荡着这片陌生的芦苇。一会儿听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鸟儿们,亮着自己的歌喉唱着原生态的"歌曲",好像永不停歇一样;一会儿又看到一群群野鸭、一对对大雁……,在湖面上嬉戏,在滩涂里舞蹈。它们或追逐游玩、或观赏风景、或水中觅食,好一派热闹景象。肚皮泛白的水鸟们不停地飞起、降落,降落、飞起。让我看的犹如滑翔机一般真实、美丽。

在湖水中。那条被雨水冲刷多年的小船,裸露着沧桑的"身躯",头吻着湖面的水,尾泊在这片苇丛中。我们高叫着、兴奋着、争前恐后的坐上这艘小船,比我高的那位兄弟抢先抓住撑船的竹篙,等我们七八个孩子都上了船,奋力地将船撑出。我站在船头,放眼望去,磷光闪闪宽阔的湖面、哗哗作响绿衣穿身的芦苇,顺眼而过,还真是头一次让我有那么点"乘风破浪"的感觉!

河到对岸下了船,站在那片硕大无边的芦苇丛里,那时我虽然没有更多的遐想。可今天说起这芦苇我就在想,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扬过青松和翠柏的高洁,又有多少美人少妇赞赏过梅花和菊花的傲骨,还有多少莘莘学子讴歌过杨和柳的婀娜和多情!

——可我独钟情于芦苇的普通和平凡:它不与山上的花草争荣,不与大地的树木比高,却始终站在这曾经最招人嫌弃的沼泽滩地里,以瘦弱的身躯迎风接浪,以群体的力量给人以坚强!

芦苇虽飘荡了一世不能成为大树般的栋梁,但它把勤奋的一生献给人类。

——我欣赏它迎着朝霞幽思的秀美,我喜爱它高风亮节的正直,我更赞美它傲霜无畏的挺拔、珍视它坦坦荡荡的胸怀!

记得那天当晚在"五七"干校的家——昏暗的牛棚里,我把白天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股脑的告诉了在水田里插秧劳动很晚才回来的父亲。父亲听后,很高兴的告诉我:"芦苇的经济价值很高可以用来造纸、造人造纤维,还可以用芦苇编制"苇席"铺炕、盖房或搭建临时建筑。芦苇穗可以作扫帚,花絮可以充填枕头。"

奥,我静静地听着,不住地点头,表示我听懂了。

父亲还告诉我:"在我们身边的芦苇有药用和畜牧价值。芦苇的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入牧草。饲用价值还较高,嫩茎、嫩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不信明天早晨你起床后,到干校的饲养班去看看,这里养的水牛吃的青饲料就是这鲜芦苇。"

一家三口的旅游发朋友圈语句,一家三口出游的朋友圈说说?

还记得在当地上学期间,镇里贫困的中学为了改善办学,就组织我们这些中学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这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学生们手拿镰刀是来收获芦苇的。

芦苇在我们的镰刀下一排排的倒下,我心虽悲凉,但又仿佛看到了这芦苇的经济价值。

——似乎看到了学校的前途和希望;

——又似乎看到了我们坐在崭新的教室里,那身材矮矮的像"地轴"一样的数学高老师,在为我们讲解正负数、那拉着二胡"吱吱"叫响,整天教我们演唱样板戏的索老师,辅导着大春和喜儿"喜出望外"那场戏的见面动作。

一家三口的旅游发朋友圈语句,一家三口出游的朋友圈说说?

现在我常想,芦苇的使命并不像其它草木那样虚度春秋荣枯一场,而是像一位慈善家,一所收容站。

不信你看,它把那些随波逐流无家可归浪迹天涯的泥沙搂入怀中,让它们安家落户。不管是来自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远方"客人",还是来自荆江附近的"邻居",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时刻恭候。把千里迢迢,奔腾不息的泥沙都留下来。日积月累,积沙成滩。

去年的冬天,在我住的家门口又见到了池塘里芦花的飞舞,这很快唤起我内心深处柔软的记忆,我情不自禁的走到芦苇跟前。带着我的思绪回到早已阔别四十多年的"五七"干校,回到儿时见到的那片芦苇地。

前几年我确实回去过,想再见一见这分别多年的芦苇、看一看曾经居住过的"牛棚"的模样、走一走曾经让我饮用过的水井、再摸一摸打稻场上那沉重的石碾

可这芦苇就像一个爽约的老友不见了,曾经留在我脑海中的荒凉湖面和随风起舞的芦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楼房,绿绿的花坛和人工修好的马路……我仿佛感觉走错了地方,可陪我的朋友告诉我,你要看的地方就是这!

岁月荏苒,故地重游,虽然从前的芦苇荡不见了,但我心中的芦苇依旧摇曳不止,它不仅在悠悠的岁月中伴我成长,而且它成为我未来的一盏指路明灯。

曾记得儿时在春天见到的芦苇刚刚发芽,根根挺立,锥子一样指向天空。新生的芦苇,一根根、一簇簇、一片片布满湖滩的角角落落。

阳春三月,柳条长长,细雨飘飘。芦苇片片,整个芦苇地就像一幅水墨画。芦苇们都在一节节的长高,鲜嫩嫩地苇叶爆发出蓄积的生机,阳光在苇叶上划过,闪耀着鲜艳的光芒。密密的芦苇中,阵阵微风吹出瑟瑟声响,有时,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倏然斜飞出来,在风中闪过,稍纵即逝。

在夏天,流阳似火,芦苇们次第成熟。片片芦苇,葱葱郁郁,蓬蓬勃勃,随风摇曳,倩影婆娑。柔韧轻盈的芊芊芦苇,一片浓郁,蕴藏着无限神秘和生气。根根芦苇,叶子拥挤着叶子,翠绿衔接着翠绿。芊芊芦苇曾经挑着我们童年的欢乐。暑假里,我们经常不约而同奔向那片芦苇,我们藏在芦苇里,戏水玩耍,摸鱼捉虾,风吹日晒,我们个个像黑泥鳅。玩累了,就随地一躺,聆听树上蝉鸣、小虫唱合,那曾是一种心境,一首挥之不去的往事的歌!

丰收的秋天姗然而至,芦苇茎秆 成熟,叶子变黄,芦花如絮,漫天飞舞。秋天的芦苇滩很宁静,满目芦花与天上白云彼此衔接,融为一体,绵延到遥远的天边,让人展开美妙遐想。人们用镰刀收割了芦苇,盖房时用于铺房顶,铺房檐。一根根柔韧的苇子,坚强的支撑了那个年代!

冬天,寂静的芦苇滩里空空荡荡,勤劳的人们早已把枯黄的芦苇收入自己的家中。芦苇滩上泛着星星点点的阳光。那是孩子们的天堂,挖苇根的大人孩子拿着工具,欢声笑语。

我想:这芦苇虽飘荡了一世不能成为栋梁,但它勤奋一生却献给人类。这正如霍汉清秘书长和我对芦苇的好感一样。

如今,在家门口院子的池塘里,每天又见到碧绿的芦苇,在春风里摇曳着,在夏日里静静地拔节着。那摇曳的身影是那么美,站在这里你让我久久的不愿离去,那拔节的声音是那么清脆,我愿永久的留在记忆留!

2019年5月14日初稿

2019年6月1日修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org/1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