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图片?

2020年6月13日,受邀走进了细江水,登上了囤上,领略到了不一样的细江水和囤上风光,恍然之间,两年又已经过去了,忽然翻到两年前写下的文字,又像是回到了过去。此文作于2020年6月,今天刚好是2022年6月13日,同样的日子,却是不同的生活。

正是人间梅子黄,相逢周末过细江。

弃车徒步行囤上,寻乐偷闲赏景光。

水绿山青芳草盛,枝繁叶茂野花香。

天生尤物山间长,君可放心自采尝。

2020年6月细江水,囤上之游

题记:

青山莽莽入穹苍,绿水幽幽过细江。

岭上浮云生幻彩,岸边垂柳掩农庄。

百花放艳香飘远,万树流芳气溢长。

漫步河堤随意走,无限风光润心房。

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图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再一次走进了细江水、登上了囤上,领略到了不一样的风光。说到细江水,但凡来过新民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来新民游玩必去的地方之一。发源于尚嵇的清水河在流经偷牛渡后,如涓涓细流流过新民,所以得名细江水。细江水又有谢江水之称,至于为何又叫谢江水,实无详情可考。不管是叫细江水也好,还是谢江水也罢,她都是刻画在乡人心底里的一道美丽的美景线。说到囤上,即便是新民本地人,知道的人其实也并不多,走进囤上的人就更少了。

2020年6月13日,虽本是应该享闲的周末,却因毕业班补课依然还在上班,在遵义开修车行的小亚兄弟便打来电话邀我去细江水,说囤上的杨梅成熟了,巴实得很,风景也安逸,叫我带上相机去拍照。我不禁感到有些意外,细江水的风光虽然好,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必去的地方,可他却不是那种好游之人,除非有十分特殊的事情,否则他是不会去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

终于等到了下班,在送孩子回老家的途中,问孩子是否要和我一起去细江水摘杨梅,并想用此诱惑孩子和我一起去,可无论我怎么说,她就是无动于衷。想想我们小时候,只要听说哪里好吃的,就算是走上半天路,也要去。曾记得很多年前,大约是在上初中,老家对面的息烽袁家麻窝一带有李子和西瓜买,很便宜,趁着暑期不上学的日子,我们约起,不只是步行,还要渡过乌江河,过了河之后,还要沿着悬崖上的小道而上,至今想起来,就算是空手而去,都没有人愿意去了,更何况还要带着行礼而去,背着果实而归呢。而现在的孩子,哪有吃过那种苦,对那些长在山间的人间美味,好似一点兴趣都没有,不说是走路,就算是坐车都不想去,见说不动孩子,我决定把她送回去家后一个人去。

回到老家吃过饭后,天空阴云密布,好像又要下雨了,就算是天要下雨,答应了别人的事,也应得信守承诺。我不断地给他打电话和发微信,可电话却打不通,微信也不回了,我知道那个地方的信号很差,估计是暂时到了一个没有信号的地方了吧。

每次出去玩,都喜欢约上几个人一起,正值年中,多数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我习惯性地给队长小袁发了个信息,问他在哪儿,他很快就回了信息说他在细江水,细江水?不正是我马上就要去的地方么,我赶紧问他是否见到了小亚,他回答说,他就在细江水山庄,根本就有见到小亚。过了数分钟,他又发来信息说,他打了小亚的电话,同样也是打不通。

到底去了哪儿了呢,不会是忽悠我的吧,见天气也不是太好,我正在纠结着是否要去时,小亚兄弟回了电话说他正在囤上,叫我马上过去。我又给小袁回信息说已经联系到了小亚,我马上就过去,叫他就在山庄等我。

告别父母和孩子,我又再一次踏上了去细江水的旅程,天空中虽然是愁云满布见不到一丝阳光,而心里却是很兴奋,志在山水之间的我,在难得的周末时光里里,有人一起陪着游山玩水,何尝不是一件人生快事呢?

十多里的路程,仿佛刹那之间就到了,又是很久没来细江水,河里的水比往常多了不少,因是周末,河流的两岸有不少人正在垂钓,比平常宁静的细江水热闹了不少。

在山庄门口见到了小袁和他的朋友,我又打电话给小亚兄弟,他告诉我,他正在去囤上半山腰的路口等我。

囤上,又作墩上,是叫囤上还是墩上,没有人说得清楚,而对于我来说,偏向于叫作囤上。

旧时的播州,一度曾隶属于四川省管辖,黔蜀两省以乌江为界,而新民则又是在播州南部的乌江河畔,历来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在新民镇境内已发现有多处旧时躲避土匪侵犯的营盘(囤),而这样的营盘要么是建在高山之上,要么是建在地势险要的地方,而囤上则是山高路远,在旧时建有营盘也是很有可能的。

据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举人,新民官田坝人李凤翧所作《题香坪水落坑》诗中引言得知,官田坝宅后有香坪、老虎洞、望哨坡、万人坟、水落坑诸处,耕人常得铁炮,传是吴三桂伪将马宝曾将兵过此。康熙二十年,提督周卜世克复遵义,马宝弃城犯泸、叙,而囤上离香坪隔细江水遥遥相望,距离不过就数公里,马宝是否在此囤过兵,民间无传,史上无记,也只是一种假设与推测罢了。

如果是叫墩上,那可能是与细江水有关,在1980年新光桥建成之前,一江两岸的人们多以跳墩过河,而囤上又高高在上,得名于墩上也是不无道理。不管是叫囤上,还是叫墩上,都是指细水之上的那一片充满神秘色彩,有所听闻,又很少走进的地方。

囤上虽离老家五龙不过就十多里路,但因一无亲戚,二无同学、三无朋友在此居住,来此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今天是有生以来的第三次。

第一次是在2018年6月19日,正是中考前夕的一个下午,我独自一人来到了囤上,第一次领略到了囤上的自然风光。第二次的具体时间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约是在2019吧,和同事们结伴而上,不过只是半道而回。

今天将是第三次去囤上,上囤上的那条路,留给我的印象是弯多路窄,我本想是徒步而上的,而小袁却叫我开车。虽然他生活在农村,但平常少于干农活,徒步这一点上,自感不如我。我只好开车上去,还好,这条路供一辆车通过绰绰有余,如果是遇到会车,那就有点恼火了。不过这条路平常是很少有车经过的,我的心也放下不少。在第一个拐弯处停有几辆车,我还在想,这些人把车停在这里干嘛呢,再到第二个拐弯处,终于看到停在路边的,小亚兄弟的车了,他此时正在车上睡觉,被我用喇叭给震了下来。这个拐角之处虽然有点陡,但还是很宽,同时停几辆车也不会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通行。

刚把车停下来,天空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淋在人上身,有些冰凉冰凉的感觉,因雨并不是很大,路边上又有很多高大的树木,站在树下,这点雨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影响。

我问小亚,他今天怎么突然想起来这里,并且把车停在这半山腰上睡觉,起初他一直说是在这里等我,可我一直就不相信,在的不断追问下,他终于道了了实情,原来他是陪他老表和另一个叫什么通达公司的老总来此钓鱼,要钓鱼的话,只能是在细江水,怎么会跑到囤上的半山腰呢,我不禁有些纳闷。他用手指着路边的一条小道对我说,你看嘛,这里就是下河边的路,下面钓鱼的人好多。我又问他,你既然是来陪他们钓鱼的,怎么跑上来了呢。他笑着说,坐在那里个把多小时了,连鱼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就失去了耐心,便上来准备在车里睡觉。

从地理位置来看,那条小路下去应该是鱼潜洞。鱼潜洞在五言沟下面,在未修细江水电站之前,有一排跳墩连接两岸,地势也很开阔,有一片浅滩,曾与学生一起来搞过数次的野炊,对那里的环境还记忆如初。自从修建好细江水电站之后,那一片浅滩早已淹没于水下,自此也再已没有去过鱼潜洞。从细江水到偷牛渡下面的小山吊桥处,早已经变成了一个湖泊,每到周末,会有很多城里的人来此垂钓,好似成了垂钓者的天堂了。

不是叫我来摘杨梅吗,杨梅呢,在哪儿呢?我开玩笑地对他说。要吃杨梅,少的不是,你看这里到处都是,他边说边用手指着路边的一棵大树。我仔细一看,确实是杨梅树,而且还不止一棵,感觉好像这片树林里到处都是杨梅树。树上的杨梅已经完全成熟了,晶莹剔透,惹人馋涎欲滴,我便要去摘,可树太高,根本够不着。地面上铺满了从树上掉下来的杨梅,估计是那些钓鱼的人摇落下来的吧。我费不尽的力才摘到了几棵放进嘴里,虽是酸酸的,却是记忆中杨梅的真实味道。

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图片?

现在已经是水果泛滥的时代了,还未到季节便早已上市,但无论看起来多好看,总是吃不出儿时的味道,只有些长在树林中的,无人耕管的,野生的杨梅才会勾起心中无限的回忆。

小袁说,他这辈子是第一次来囤上,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既然是第一次来,那我们就去囤上走走看看吧,这里到囤上也就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了。他说开车去,我却坚持走路,只有走路,才会更地体会到整个旅程的快乐。见拗不过我,便也顺从我的意思,我们便徒步而上。上囤的路,早已经是宽敞的水泥路了,虽然天然不太好,也才刚下过雨,但路面依然是干干净净的,雨后的空气更加清新,走过这被树荫笼罩得见不到天的乡村公路上,给人的是一种清爽与惬意。听,鸟儿在林中歌唱,看,野花在路边绽放,在喧嚣中不失宁静,在浓荫中不失芬芳。

开修车行的小亚兄弟,一直在接着电话,这个的车又怎么了,那个的车又怎么样了的,一直在说个不停。见他在忙,我们也没有等他,但沿着这条水泥公路盘旋而上,路边上时常跃入杨梅树的影子,那些鲜红的杨梅虽然充满了无限的诱惑,但早已经过了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也不再是贪吃好玩的年纪,再好吃的水果,至多也只是摘来尝尝而已,还要看方不方便呢。

同行的小袁也发出感叹,没想到此处还有如此的风光,你看,近处是一栋栋依山而建的新居,远处,是一座座蜿蜒流动的山峰,极目远望,可看到息烽大坪上。登上囤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前年来时的老屋早已经换了新装,干净整洁的公路边上野花正香,杨梅树上的果实压弯了树枝,一阵风吹来不停的摇晃,让你的口水在嘴角边上流淌。

不知道什么时候,淅淅沥沥的雨已经停了下来,清新的空气弥漫着整个农庄,远离城市的喧嚣,尽享乡村的宁静,蝉鸣,鸟唱,鸡喧,狗叫,各种自然界的天籁之音不绝于耳,犹似在欣赏一曲大自然的美妙之音,路上还偶尔碰到几个背着背兜,扛着农具的农家妇女,正急匆匆地在路上走着,偶尔见到几个小孩,看到我们这些生人一闪又没了影子。雨后的庄稼长势正茂,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田间地头里还隐隐约约传来人们的窃窃私语之声。那辆满载着煤的小货车,喇叭地不停地喊着“块煤,块煤、金沙块煤”,那声音犹似穿过去层,直传到九霄云外。

山顶连绵起伏,有平地、有浅壑,土地、森森、公路、民居,构成了一个原始的自然村落,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家里,不愁吃,不愁穿,过着俨然自得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图片?

走在囤上,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不知道当年为躲避匪患或是为驻军而修建的营盘在哪,或许也只是我的一方猜测而已,而囤上这片土地,在当时的历史条下建囤驻军,或是建囤避匪,也不是没有可能。

正是夏天,也是世间万物长势最茂的时候,不能,也不敢走进山林中去寻找那些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也只能静静地畅想一下罢了。

还未尽兴,小亚兄弟打来电话说他们要下去了,同行的小袁也在催促着往回走,虽然没有尽兴,但也随着他们,沿着来时的路直下细江水。回到停车处,那些钓鱼的人都在路口把装备放回车上,看样子是准备回程了吧,也没问他们钓着鱼没有,看他们的表情,大约概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吧。

回到细水江山庄,小亚兄弟和他的表哥,还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这或许就是他所说的什么公司的老总吧,正在路边上,他表哥和我是熟人,平常见着也常打些招呼。见着他,看表情便知道他肯定没有钓到鱼,便开玩笑地问他,你钓的鱼呢。他耸了一下脑袋对我说,钓到了三条。我们开玩笑说,怕是有一百多斤一条哟,彼此心知肚明,相互之间又笑了起来。

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图片?

他们陆续上了车,是准备要离开了,小亚兄弟叫我一起去尚嵇,晚上在尚嵇吃夜宵。难得的周末,也难得走进细江水,还未尽兴的我,并没有打算立即离开的意思,见他们都走了,心里难免有些遗憾。我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来,是为了钓鱼,而我,则是为了游玩,既然来了,就要玩个够。他们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将车驶出细江水山庄,我将车停在路口,目送着他们离去,直到他们的车影消失在公路的拐弯处。

接下来,便是我一个人的时间,一个人虽然有些孤单,但也自由,没有人左右你的想法,你可以尽情的走,尽情的游。虽常来细江水,但一个人的细江水,无非就是走走看看,拍拍照,发发抖音而已。我沿着河岸的公路,一个人慢慢地走着,偶然看看那些钓鱼的人。

正好路边上有一个正在摆弄鱼杆的钓客,好像是从远处而来,便前去问他钓了多少鱼,他摇着头,表出现很无奈的样子。鱼线被缠在了光缆线下面,正在找剪刀将其剪断。钓鱼,虽然是可以修身养性,但也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些年来,因钓鱼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也不少。前几年,有人在暴雨期间前往楠木渡钓鱼,结果被冲走了。去年,也曾有人在细江水钓鱼,因鱼杆接触高压线而触电身亡,这样的案例实在是不少。有时候真的很佩服那些钓鱼的人,为了钓鱼,不惧舟车劳顿,更不惧熬更守夜,有时候在河边一呆就是几天。我不喜欢钓鱼,是因为我没那种耐性,想让我守着鱼杆坐上几个时都做不到,更不必说几天几夜了。

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图片?

从山庄路口到公路桥头,公路边上不时见到停靠着的车辆,岸边上随时都能见到钓鱼的人,有的三个一群,有的五个一伙,到处是鱼杆,到处是人影。因是汛期,细江水河里的水比往常多了不少,水翻过坝坎,形成了一道道瀑布,巨大的水流声在山谷中回荡。我将车停在桥头便开门下了车,每次来细江水,我都会来桥上看看,看看细江峡谷的风光。

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游山玩水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选图片?

1953年前,新光隶属于建设乡,1953年后才改隶马坪乡,1980年新光桥建成通车后,两岸人民才结束了依靠跳墩过河的历史。

这座建于1980年的新光桥,经历四十年的风霜雪雨,至今还稳固地横跨在细江水河流之上,为两岸人民的相互往来承载着她的历史使命,已成了一条通往幸福的新光大道。

我一个人静静的地站在桥上,放眼望去,从上游而来的细水之水,犹如一道瀑布翻过坝坎,然后咆哮着从桥底穿过,唱着歌谣,直下车田坝而去。

望着这条流过了千百年的细江之水,心中感慨万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细江水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无人知晓到名满播州,随着上游乌镇旅游的开发,美丽的细江水必将迎来她发展的春天。

后记:同样的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囤上半山腰的杨梅恐已经成熟了吧,有喜欢吃野杨梅的朋友,可以大饱口服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org/1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