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提出,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但真正实践的企业和实践的着力点,依然模糊。
这是一场供应链的变革,需要从流程再造的角度去思考。
众所周知众包代表着灵活、敏捷、柔性,是一种可以快速降低企业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方式。

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志愿者的做法。
在美国《连线》杂志2006年的6月刊上,该杂志的记者Jeff Howe首次推出了众包的概念。
大家熟悉的“海尔集团”虽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企业,海尔通过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创新,打造众包供应链的开放平台,以满足大众和小众需求的“无尺度供应链”、以众包方式运作的“无边界企业”、以扁平化为特征的“无领导管理”的颠覆创新模式,定制设计、弹性制造、按需配送的精益型众包模式。
互联网平台企业更是通过外包+众包的组合方式,建立线上接发包平台,实现快速的资源整合,管理数百万计的员工。

●
供应链有哪些点值得尝试众包呢?或者说,推动内部众包尝试的难点是什么?

1.众包创新
产品开发是供应链流程的开始,通过建设互联网开放平台由大众(员工、客户、专业人事、兴趣爱好者、会员)参与提供设计方案,“猪八戒网”在设计领域就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像小红书等平台,本质也是粉丝提出创意的平台,企业可以开设账号,获得免费的客户反馈。

2.众包生产
以“丰田式精益生产”为标杆,企业在内部推行“生产单元”的精细管理,实现在每个环节的成本效率独立核算;在此基础上推行订单的在线发布,将技术攻关或阶段生产任务以“竞标”的方式进行分配更值得实践。

3.众包营销
众包营销的运用已不限于创意阶段:一是市场活动的推广,大到商场的商品促销活动、小到地铁口发广告宣传单发放,二是产品的直接销售,上海这一阶段的各居民小区的“团长销售模式”实质就是“陌生人”通过网络接包完成销售任务,包括“团长”也众包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务。

4.众包物流
众包在物流领域的运用非常多,有代表性的:一是,城配众包,像货拉拉、快狗打车,但此类平台更多是TOB服务,针对企业自身同样可以构建自己的众包平台,外雇车辆+司机的模式;网络货运的政策,更促进了物流企业自建众包平台;二是,“最后一公里”的同城配送服务,京东到家、达达、闪送、美团外卖等通过众包实现了服务的精准及时;像达美乐披萨、养乐多也是“众包送货上门”的实践者。

众包应用的基础是企业自身的管控能力,相对于业务外包,企业需要具备独立面对众包接包人员等的管理能力,除了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业务设计、产品设计、产品交付的多个环节都需要重新规划设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org/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