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闫丽君 实习生 王悦阳 通讯员 袁传文
3月15日上午,在烟台高新区容大东海岸核酸检测点,一辆轿车变身移动法庭,高新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王海林通过互联网视频开庭,为双方当事人解决了难题。
3月16日,记者从烟台高新区综合管理部获悉,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当前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最关注的事项。对此,高新区法院在全体78名工作人员中派出54人下沉容大东海岸,开展对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
3月15日,身处核酸检测一线的高新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王海林通过互联网视频开庭解决了当事人的难题。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副耳机,打通了法官与法庭工作的庭审书记员及身处家中当事人之间的桥梁。
因是自己经手的案件,按规定,中途不能变更审判人,恰巧已协商约定好的开庭日当天需进行防疫工作,为保证及时性和工作效率,王海林只能通过互联网庭审的方式审理案件。
作为核检现场的防疫队长,王海林与另一队长交接好工作后,在车上接连审理了两起案件。“这两起案件为烟台某银行与莱山区某企业之间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虽然案情较为简单,但能否及时结案、化解纠纷,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银行的利益,更关乎企业对高新区营商环境的信心。”王海林说。
虽然法官、书记员、当事人均不在一处,但庭审依然严肃、有序,法官在车中集中精力主持庭审,书记员于洁在法庭认真记录,当事人在屏幕前仔细阐述诉求。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互联网庭审,法庭进一步查明了事实,认定了证据,下步将及时出具判决书。这样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事人点赞。
庭审结束后,王海林又马上换上防疫装备,下车重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解决群众疑惑,保障核酸检测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据悉,高新区法院之前也时常通过全国法院统一的正规专业平台进行线上庭审,当事人只需登入平台便可实现异地审理。此次的变化是当事人和审判长均未在法庭现场,是为确保企业满意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而做出针对性改变。
2月15日,烟台中院在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弘扬烟台滨海法院精神,即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海纳百川的创新精神、劈风斩浪的拼搏精神和勇立潮头的争先精神,努力推动全市法院工作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下步,烟台高新区法院将继续弘扬滨海法院精神,苦干、实干、加油干,切实做到防疫办案两不误,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org/18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