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边裁员边招聘

朋友们好,我是罗宾。最近很多互联网大厂裁……哦不,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新闻铺天盖地涌上了热搜,也有非常多的朋友与我讨论其中缘由,下面我就来跟大家聊聊互联网大厂频繁换血的原因。

众所周知,大厂里面有很多的业务线,也有很多的部门,每个部门负责的都不一样,有的赚钱,有的赔钱。但是通常赔钱的最多,但一旦有赚钱的项目,通常会抵消到好几个部门的亏损,如果发展得好,甚至可以影响到整个业务链的盈亏。

通常大厂的逻辑是这样的:上层领导看中了一个方向,公司往这方向投钱,比如说一年投入千八百万,然后制定个目标,争取未来三年盈利。接来下就大量开始招聘。通过招聘,大量新鲜血液顺利进入了这条新兴的业务线,成为大厂员工。新上任的管理层也踌躇满志,所有人都在赌这个业务三年后一定盈利,一口气把人力,金钱,物力投入进去。至于管理层哪来的那么大自信赌成功,老实说,他们不赢不行啊。管理层之间也内卷,高层中层一大批,负责的业务都不同。反正不论如何,最终结果就是盈利。当不能盈利时,这条业务线就会被砍掉,所以我们经常发现大厂裁员是整条业务线从上到下全部被裁掉就是这个问题。

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边裁员边招聘

管理层总是有各种想法,每年都得想今年公司要做什么。有的部门高层都是追时髦,反正家大业大,玩得起也输得起。再说了,万一成功了呢。就像互联网时代的名言所说的那样: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些管理层都是金融市场里的老油条,肯定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很多部门高层中层仍然愿意去赌,因为他们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要“飞起来”,也只能“飞起来”,所以他们愿意把钱往里面一砸,找一堆写手,做几篇新闻,搞几个概念。全都给我上!产品,技术,运营,招起来!

这时候又有了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用原有的团队做呢?答案很简单,原有团队已经没有价值了,准确地说是,没有达到公司期望的价值,不裁才怪呢。那如果是,这条业务线搞成了,总不会被裁吧。是啊,在业务线发展期确实不会进行人员变动,但一旦一条业务线可以稳定盈利时,就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人员优化。就像建一座桥,建设时候需要几千人,建完了只需要几十人维护就可以了。

很多人都疑问为什么三十五岁时会被裁,你知道,以大厂的金字招牌,对人才一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一位员工在一家公司干十年,二十年的薪资得有多高,不加薪资不员工满意,加薪资老板不满意,反正还可以再培养新人工作,其中付出的成本远小于支出的薪资,那这名员工自然而然就被裁掉了。与其能力无关。只和其成本有关系。新人换旧人,一方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还能发掘新人。老员工这辈子基本也就是那样了,什么情况领导都清楚,但是一个刚毕业的新人是有无限可能性的,谁知道他以后会不会成长为中流砥柱?

互联网大厂为什么边裁员边招聘

其实裁员和招人这个事一直都是同步进行的。只不过这次裁员潮过猛,大家的感知强了一些。很多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经呈现出“高迭代”的趋势。简单来说就是每年招聘大量的人才,然后再提高淘汰率,来筛选更具性价比的员工。对于现阶段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产品增长逐步进入天花板,怎么抓下一批年轻用户进入自己的产品里,才是公司如何更进一步的关键。微信也好、抖音也好,在当时能够横空出世,不也是抓住了当时还是潜在的下一批互联网消费者、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消费主力军那批人的心吗。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需要源源不断地更懂同龄人、更懂下一个时代的消费者的人来做业务。

前面说的其实是一般情况,但是今年可能很多大厂是真的挺困难的,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愿和发展预期几乎是跌落到谷底,目前还没有回升的迹象。那招人其实也是个雇主品牌动作,证明自己还行还能抢救,就和这几年互联网大厂越来越不行,但是应届生工资却屡创新高,给几个应届生给个高薪有多少成本,放出去的品牌声音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现在问我现在应不应该进大厂?如果能进肯定进,毕竟钱多,还能积累经验。但是,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归根结底是大家做一份工作罢了。时刻都要有危机感,时刻都要准备备胎,不要等待被裁员的那一刻才傻眼不知所措。

我是罗宾,一位热爱生活的社会观察员,您的关注与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org/1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