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昨天在文章中简单的陈述了我的态度:
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别人做不到。
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存在。
也就是男女之间存在纯洁的友谊。
当然如果我们去在网上寻找答案,寻找这个问题的看法,看到的可能不是这样,
人们看似更加愿意相信,并不存在纯粹的男女关系。
他们的理由也非常的有说服力: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每一个理论都显得客观。
大家也更乐于相信,这是危险的关系。
常见的三个原因:防患于未然,错付了,群体差异。
防患于未然
有男女朋友,或者已婚的男女,并不是去反对异性朋友,而是在防患可能存在的,破坏婚姻的因素存在。
这个态度是对的。
巩固恋爱关系,维护婚姻牢固,这种出发点无可厚非,
于是就有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错放一个。
防得好,关系得到巩固,防得不好,只能是事与愿违。
这种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不仅仅用在两性关系上。长久的处世之道上处处都用得上。
像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驶得万年船,常在河边走等等都是提醒我们,防患于未然。
既然是防患那就不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而防患的结果是有利于双方的,那何乐而不为的呢?
错付了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很多人被好闺蜜,被熟人坑了,抢夺了自己的挚爱。
憎恨这个群体,化身正义使者,四处普法:
防火防盗防闺蜜!
有没有道理特别有道理。
从事职场管理的人都应该知道,很多的观点,正过来说,说得通,反过来说也说得通。
像正过来说:
你们要按照领导的要求来,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反过来,
你们要发挥自我能动性,不能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
同样的,
闺蜜抢了你的男朋友,是闺蜜的不道德,是男朋友的渣。
反过来,
你自己的问题比较大,遇人不淑,男朋友受不了你,才分手的。
就算不是你闺蜜也会是别的女性,是你自身的问题,不能怪别人。
这些错付的人,在网上,在周围人群中四处宣传自己的故事,
再遇到一群看客进一步放大事情的张力,
互联网更多的是情绪的释放的地方,现实中人们更愿意八卦别人的糗事,
双管齐下之后,就无限放大了悲情的一面,而忽视了别人正常的关系存在。
群体差异
男女之间存在了非纯洁的情况必然是发生了的,这样的群体人数基数有多大不得而知。
即使有了被调研的群体,这个群体年龄上,婚姻状态,以及真的出轨对象是自己的朋友吗?
都是一个变量。
如果将所有的变量都集中在异性朋友上来,就是:
一个已婚的男性出轨与自己的异性朋友。
这样的群体有多少,要不要反对。
我们来推演下。
现在我们假设有10万个男性结了婚,
男性出轨率我们按照30%来算,
就有3万个男性出轨了,
这3万个男性有多少人有异性朋友?
我们按照80%男性有异性朋友来算。
就有2.4万人存在可能跟异性朋友出轨。
这跟异性朋友出轨的概率是多少呢?
而这个异性,也就是女性还要分已婚和未婚,出轨率不同。
已婚男性的出轨率是30%,已婚女性的出轨率是10%左右。
数据大家可以去查一查,这是我查到的数据。
现在我们假设,这些已婚的男人的异性朋友全部都是已婚的。
2.4万男性发生跟异性朋友出轨的人数到了:2400人。
总结下结论:
每10万个已婚男性,发生跟亲密异性朋友出轨的人数有0.24万人,概率为2.4%。
另外,
每100对男女异性朋友关系的人,就有10对发生婚外情,概率为10%。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想处理好男女朋友关系,距离感,分寸感,更为重要。
适当的防范也是有必要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org/2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