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无巨细是贬还是褒(巨细无遗是贬还是褒)

有诗云:

为续周朝江山固,周公六年礼乐制

尊卑有别是礼法,歌舞有别乃乐法。

坐卧行至有规矩,婚丧嫁娶有章法。

周礼传承三千年,迄今影响仍还在。

中国古代帝王都追求文治武功,周公虽说是个代理帝王,但也不能免俗。也正因为他是代理的,周公更需要这份荣誉。

在武功上,周公已取得前人无法企及的功绩,现在周公最需要的是在文治上的功绩,而且他要的是世代相传的功绩。

孔子把周公塑造成圣人,殊不知周公也有两个最致命的瑕疵,那就是代天子摄政和杀三哥,徙五弟、贬八弟这两件事上。周公内心里更加强烈需要做一件千秋万代的伟业,来填平后人对他的评价。

周公深知“人无规矩不立,事无规矩不成,国无规矩则乱”的道理,所以周公在摄政时就着制礼作乐。他召集一群文化深厚的书生,收集整理历代文化典籍,典章制度,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史籍。用三年时间,做了初本,他不敢拿出来见人。说这是大作,又恐天下人不知道这是何物;说这是小作,又恐怕不能够颂扬祖宗之功德。

洛邑建成后,周公静下心来,纵观天下,四方诸侯率其群党,只为争权夺利。三监之乱,他动用武力才平息下来,但并没有改变诸侯们的弊病,只有用礼乐来引导和规范他们行为,才是最好的方法。

周公想到这,于是下定决心制定国家礼制乐制,以规范上至天子、诸侯士大夫,中至大小官吏,下至平民百姓的行为举止。经过上千书生的一年辛勤劳作,周公的礼法乐法终于制定出来了。

一日朝会上,大殿摆了一圈矮桌,上面放满了周公写的礼乐法典。周公兴致勃勃地引着成王和众大臣参观。周公向成王介绍道:“这礼法有五大类,即吉礼,共十二项;凶礼,共五项;宾礼,共八项;军礼,共五项;嘉礼,共六项。以上五类三十六项,可谓包罗万象,事无巨细

“这么多呀,天子辛苦了!”成王说。

周公重点介绍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嫡长子为大。”这话成王最爱听,这正是他想要的。

周公接着说:“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五常为:仁、义、礼、智、信。

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四德:德、容、言、工。从一而终。还有婚丧嫁娶,合袌床笫之欢都有规章。

礼仪上相见执挚之礼。与尊者相见,一定要带礼物,大夫用雁,士用雉,工商用鸡。臣带着礼物见君,君也要送还礼物;妇人走人家,送枣、栗都行;空手去,会被人说礼数不周,要被人取笑的。”

中国的送礼之风气就源于此,这都是周公的历史功绩。

“人分三六九等。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衣服的颜色、布料、款式也有规定,一看就知道他的身份。”周公不厌其烦地向成王和大臣介绍。成王和召公姜子牙等人听得频频点头。

介绍到乐法,还让乐工和舞女演示:天子祭祖用《雍颂》,歌舞《象》和《酌》;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祀,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

乐队和歌舞队,也有严格的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排列三面;大夫排列两面;士只排列一面。歌舞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等等。

为了推行乐法,我准备在宫廷礼乐司成立一个春宫,专门教习诸侯乃至县衙级别的礼乐。

“这个办法好,利国利民。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当立刻照办。”成王说。

周公随即颁发法令,在全国推行礼乐之法。一时间,全国上下,各级县衙和乡村,都有教习,教人们礼乐之法,莫敢不从。

孔子极力推崇周公的礼乐之法,他的名言:“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周公做梦也没想到,他制定的礼乐之法竟然在中国传了三千之久。

欲知后面事,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ummeng.org/3667.html